浙江金華,磐安。
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是錢塘江、甌江、靈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發源地。這里又被譽為“浙中盆景、天然氧吧”。青山綠水中,靜靜安放著不少美麗村落。
磐安縣旅游景點介紹 1、大盤山: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地廣人稀,森林茂密,大小山峰5200余座,大氣質量和99%的河道水質都常年達到國家一類標準,古代是名士隱居的世外桃源。2、夾溪:省級風景名勝區,地處磐安縣東北臺地區。
有些,磐安尖山鎮旅游景點,你可能名字都不知道,卻有悠閑的山居歲月。一起來走訪最美的8大古村落,你可曾去過幾處?
1 櫸溪村
櫸溪村原名桂川莊,村以溪名。櫸溪也稱桂川,自重重疊疊的崗巒上奔流而下,剖竹穿林,注玉跳珠,公路沿溪而建,居民住宅也沿溪分布,橋橫初月,岸接新樓。
1、舞龍峽景區、2、百杖潭瀑布壁安百杖潭景區。3、花溪風景區。4、十八渦景區。5、靈江源森林公園。6、水下孔風景區。7、金雞巖。8、風崖谷景區。9、磐安龍溪漂流。10、玉山古茶場。11、舞龍源景區。12、盤龍梯田。
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古”味十足:墨色的馬頭墻錯落有致、破舊的木門厚重斑駁,幽幽的青石板巷,深鎖了時光。
村里現存的孔氏家廟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古樸宏偉,堂構考究,整座建筑由門樓、戲臺、前堂、穿堂、后堂組成,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恢宏,樸實森嚴。2006 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大皿村
(1)舞龍峽景區 舞龍峽景區,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尖山鎮樓下宅村。景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處于省級風景名勝區夾溪上游。景區內匯集了潭、瀑、湖、石、山、林等豐富的自然資源。(2)百杖潭瀑布壁安百杖潭景區 百杖潭瀑布。
清澈的皿溪從遠處緩緩地流淌,流過了千年的時光,抬眼可見遠處馬鞍形的雙峰山,一水橫穿,兩山對峙。雙峰鄉的大皿村,被人譽為“江南小鳳凰”。
1、磐安十八渦景區 磐安十八渦景區圍繞瀑布而建,景區大門在半山腰。一進門,鉆個洞,就看到一座吊橋高懸在懸崖峭壁之間。吊橋之下,險要百尺,可謂落石驚鳥,空山響深溪。國家AAAA級甲西十八渦風景區位于尖山鎮磐安臺東側,。
大皿古村,沒有城市的喧囂,還保持著古村落那一份原始的寧靜,羊氏后人還保持著一種大山深處的淳樸,有小孩在皿溪中撐著竹排,有婦女抱著小孩在溪邊散步,有老人在自己的家門口守望著余生。
3 朱山村
朱山村背山環水,古風古韻獨特。該村集中連片的古建筑再現了明清時代的歷史風貌,如文武堂、香火堂、后門堂、前門堂和上門堂等。村內還有數條做工精致的“石子街”,韻味十足的洗衣古渠。
4 尖山鎮——烏石村
2億年前火山噴發的巖漿變成的黑色玄武巖壘成的古民居,坐落在海拔560多米高山臺地,在霧天常形成空中樓閣式奇觀,故又有“空中花園”的美譽。
在這里,眼前的風光是——古楓參天,翠竹連綿,烏石幽幽,炊煙裊裊,宛若一個世外桃源。
5 馬塘村
馬塘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山古茶場所在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趕茶場”的發祥地。在古代,玉山臺地的“三州古道”有“上控金衢、下延臺溫”之稱,曾演繹了“商賈云集,車馬如織”的興盛歷史。馬塘村恰好位于玉山臺地“三州古道”路網的中心。
玉山古茶場位于馬塘村茶場山下,初建于宋,現存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重修,是國內唯一現存的集古代制茶、售茶管理制度和茶文化內涵為一體的古代市場多功能性建筑。
此外,馬塘村還保存了周尚故居、 周氏宗祠、馬塘花廳等眾多富有特色的歷史建筑。
磐安景區 磐安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這里以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享譽全國。磐安景區包含了“五網四山一湖”即釣石湖、木妙島、火龍洞、天星山、梅峰山、 鐵弓嶺、 天峨山、 麻糖山、 水官溪 九大旅游景點,美不。
6 橫路村
位于胡宅鄉。橫路村為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后裔聚居地。整個村莊依山就勢, 村子多用烏石(黑色玄武巖)建房屋、鋪街巷、砌坎頭、搭小橋、盤水井,隨處可見的烏石景致與眾多古建筑相映襯,有渾然天成的美感。
7 梓譽村
梓譽村四周青山環抱,碧綠的襟溪之水,自西向東重重曲曲,穿村而過,溪流止諸多石橋把錯落有致的古代民居緊連在一起,山上鳥鵲歡歌,水中魚蝦嬉戲,顯得古樸典雅,整潔明快。
仙都水鄉位于金峰湖畔,是一個以水鄉景觀為主的旅游景區,這里的河道密布、水系繁多,與周圍的山巒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水鄉風情。歷史人文景區 在磐安縣,還有很多保存了明清風格建筑和古文化遺跡的景區,如華陽古村和磐安縣。
村民的先祖蔡淵是宋代理學名家蔡元定之子。1197年,他因避禍帶著兒子蔡浩居住在梓譽溪口,才有了現在的梓譽村。
村里古建筑遺存豐富,三合院、四合院、二進式四合院一共有13間,古橋10座,大多為明清時期建筑,其中蔡氏宗祠、鐘英堂、下廳民居、翔和堂、永言橋等都是代表建筑。
8 墨林古村落
墨林平均海拔約為430米,地勢南高北低,氣候溫和。群山環繞,峻峰連綿,樹蔭濃碧,生態環境優越。
墨林古村落傳統建筑連片分布,以明、清、民國時期建筑為主,歷史最久者已超500年。這里民風淳樸,人文資源豐富,庭院鱗次櫛比,隨處可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
沿滄桑的石板路,進入村落可見,巷子兩側都是寫滿記憶的黃泥墻和青石板。走過有著800年歷史的紅豆杉樹,可見村口一池碧水,和村落中一座座具有婺州山地風格的三合院式建筑。整個村落具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筑就有10處之多。
據《墨林鄭氏宗譜》載,該村始祖、元代進士鄭境之子鄭謳(仲八)于元統年間從窈川遷居墨林。鄭境為元代大德四年(1300)庚子科進士,授江南道提舉。據史料記載,英宗至治元年(1321),鄭境辭歸養母,居家孝伺父母,一舉一行,必稟命而后行,年五十五父母亡,辟踴哀號,水不入口。鄉親如有困難,盡力幫助。他推崇以文化人,重視教育,囑咐其后人要“翰墨傳家”,期望“文士如林”,又見其地森林茂密,蔭翳濃郁,故稱墨林。
墨林村以鄭、陳、張三姓氏居多,其中以鄭氏村民為主。墨林村自鄭氏遷基至今已近800年歷史。800年來,各姓村人和睦相處,村莊文明氣息濃郁。
墨林古村內三合院建筑博百家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mujiusi.com/gonglue/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