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展館,濃縮一段歷史;
一段歷史,激蕩一份情結;
一份情結,傳承一種精神。
紅色基因融入山水血脈
紅色沃土綻放時代精神
7月28日下午
“紅色耀錫山 百村共振興”
錫山區基層黨建“提能興村”五強行動
暨紅色烽火游線發布儀式
在錫北鎮寨門村嚴樸陳列館前廣場
舉行
每一個紅色地名背后
都是一座精神豐碑
錫北鎮是一片根植烽火革命光榮傳統的紅色沃土,游客來到錫北,在被革命精神感染之余,亦會贊嘆這里紅色旅游資源的富集。眾多的革命遺跡、陳列館、烈士陵園等,讓人沉浸在歷史歲月的激昂紅色旋律中。
從這里——
嚴樸、陳志方、陸富全等無錫革命先驅萌發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在這里——
紅色基因歷久彌新。
激情燃燒的歲月。
凝結在一鋤一鎬的星火里。
踏尋紅色足跡,共促鄉村振興。黨建之筆擘畫鄉村振興實景圖——近年來,錫山創新打造“紅色村矩陣”,實施“村企結對”共建,夯實鄉村振興“紅色堡壘”,形成了“百企興百村、共走振興路”的錫山實踐,“五有五強”村(社區)書記占比超90%,村(社區)黨支部100%達標,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區);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成效明顯,獲省政府辦公廳督查獎勵。
紅色旅游方興未艾。
激蕩歲月難忘足音鏗鏘。
鐵骨錚錚鑄造忠誠本色。
在活動啟動現場,嘉賓們走了一遍這條全新規劃打造的紅色烽火游線:嚴樸陳列館→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陳志方陳列館。
嚴樸陳列館
嚴樸陳列館內的嚴樸新銅像今天揭幕,由錢紹武弟子楊洪志雕塑,英氣表情之中帶著堅定信念。
嚴樸是誰?周恩來總理評價的“三少爺毀家鬧革命,盡人皆知”,說的正是嚴樸。他早年和貧苦同學一起起草“減租萬民稟貼”,遣散家財投身革命。后去上海大學聽演講,中國共產黨先驅鄧中夏、惲代英、瞿秋白等人都是他的人生導師。
新四軍六師
師部舊址紀念館
寨門,因元末張士誠部將莫天佑扎寨點將得名,村名已有700年歷史。1926年寨門就成立了黨支部,是錫北地區最早的黨支部,先后孕育了衛疆先鋒嚴紫卿、教育家嚴堯卿、鄉村手工業倡導者嚴重儒、慈善家蔣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嚴烈等名賢。抗戰時期,寨門是錫北縣委、錫北行署、新四軍活動中心,設過區,建過鎮。王若飛、葉飛、譚震林、包厚昌等曾先后在這里進行過革命活動,涌現嚴樸等19位革命烈士。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位于寨門村諸巷,為國家紅色旅游景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等宣傳新四軍抗日斗爭歷史的專題紀念場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步入紀念館,可觀摩教育片《錫北1941》,重溫入黨誓詞畫面。
小小的寨門村是2021年江蘇省發布的首批100個紅色地名之一,也是當代無錫少見的少數民族特色村,聚居了苗族、布依族、壯族、侗族、土家族5個少數民族的同胞。
陳志方陳列館
薄霧蒙蒙,秀水泱泱,翠巒座座,山路彎彎,山美水美茶果香的涇西村內分布了斗山、泉山、枝柚山等7座山,神似北斗七星,這就是斗山的由來。泉山西北郊的千畝水面崇村白蕩盡得青山秀水靈氣,網紅的彩虹步道就在此處,近100年前的1924年,無錫人陳志方從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紅色文藝再現崢嶸歲月稠, 昔日戰天斗地的豪情。
積累下厚重紅色文化。
劇情以“爺爺講故事”的形式,在爺爺和孩子的互動中回憶崢嶸歲月里的點滴往事,通過小人物小故事反映大歷史背景下的大情懷,彰顯中國共產黨人“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的信仰力量。
紅色精神力量
綠色鄉村發展
金色美好未來
紅+綠+金
有奔頭的鄉村,照進現實的振興~
本文由nvshiwu發布,不代表挺會玩兒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mujiusi.com/gonglue/7733.html